陈氏宗祠,给人印象最深的特色有三:其一牌匾联对多,这里的匾联多达一百余幅,且多为名人题咏及御赐之作。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程序等人题辞,给祠堂添色不少。其二为青漆白壁,显示出为士大夫府第,名门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挂灯笼的灯杆放置于“紫微銮驾”主梁下之外侧,这与其他屋宇架构有所不同,寓意着宗族子孙只有向外发展方更有前途,显露出建祠祖先的远见卓识。
有清陈若霖修、道光元年刻本《螺江陈氏家谱》,及民国21年(1933)续修排印本《螺江陈氏家谱》等谱牒。
螺江陈氏宗祠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始建于明嘉靖后期,早先是由陈氏家族六世祖创建的家庙,至清康熙十六年(677年)方扩建为家祠。在封建科举时期,螺江陈氏有过许多的进士和举人,在民主共和的年代仍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2006年9月23日,记者来到了螺江陈氏宗祠。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宗祠”的大门上许多“南元”、“馆元”、“进士”的横匾。其中”螺江陈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亲题匾额,更由李鸿章亲自撰门联曰:“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颍川。”
宗祠第二进有一座”横墙”,隶书横匾:“百代羹墙”。这“羹”字的重点在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