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祭祀内容及祭祀流程介绍
发布时间:2022-06-03 10:05:43 点击:祭祀是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可分为祭神和祭祖。祭祀是华夏典礼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祀包括场地、祭文(祝词)、祭品等内容。祭祀有官方祭典和民间祭祀之分。官方祭祀仪式隆重,礼节繁杂,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民间祭祀活动。
(一)祭祀对象
民间祭祀分两种:一种是团体祭祀,一种是家庭祭祀。
团体祭祀的对象是地方神。地方神的权力很大,大多是历代有名的文臣武将或对当地有贡献的人。
民间人事不顺,就要向神灵祈求护佑。家庭祭祀的对象是祖先、太岁、门神、灶神、山神、土地等神及与自己衣、食、住、行有关的小神。
(二)祭神
祭品:牲、供品、金钱、黄钱、香、蜡等。酒很重要,不能少。仪程:行参神礼,行供献礼,行侍神礼。
祭文:“伟”字开头,一般先写几句赞语,然后写祭祀原因,再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健康,尚享结束。
例如,祭中央戊已土神祝文赞语:“伟哉尊神,执掌乾坤,统摄八卦,位镇九宫,月建地窑,枚举无穷,随天干而运转,逐地支以流通,赫赫乎神威主尊,洋洋乎神灵至宏。”
(三)祭祀
祭品:传统祭品有八样,即梗(植物的枝或茎)、馔(米饭)、醢(肉酱)、脯(肉干)、饼(面食)、胙(腌鱼)、锶(油炸面食)、箔(酸菜)。
由于社会的进步,物品越来越丰富,供品的花样越来越多。一般又有四个品类:一是糕点类四样,二是水果类四样,三是干果类四样,四是糖类四样。大致如此,可多可少。
祭奠仪程:
晚奠:出殡前一天傍晚的祭奠;早奠:出殡当天黎明时分的祭奠;午奠:出殡当天中午的祭奠;遣奠:出殡时的祭奠,表示送别之意。
午奠最隆重,俗称转三献。即儿子一献,孙子一献,曾孙一献。
当地午奠仪程如下:
1.奠前准备
祭奠前,参加祭祀活动的所有人员一律净手沐浴,做到衣冠整洁,庄严隆重。
早奠后出馔,即厨师做好的刚鬣(花猪头)、馔等。
礼宾准备的供品供在院中供桌上。
总管招呼乐师前往礼宾处迎神(祭文),迎置院中供桌上,孝子三叩首,礼宾三鞠躬。
2.祭奠开始
通赞:内外肃静,祭奠开始,鸣炮,执事者各执其事。
引赞:执事者各诣执事位。乐师设作乐所、厨师设炙肝所、司樽者设酒樽所、执事者设盥洗所,设茶几所。
通赞:孝男率众孝眷出庐。
引赞:孝男率众孝眷俱出庐,男左女右排班两行。
通赞:默哀三分钟。俯伏,乐师奏哀乐。默哀毕,起伏。
通赞:行参灵礼。跪,作乐。迎神(祭文),迎牲(刚鬣,即猪头),供馔(米饭)。(神、牲、馔由执事者敬端厅堂,堂内礼宾指导献供桌上。)
通赞:四叩首,兴。孝男行初献礼,跪。
引赞:孝男诣盥洗所,平仗、濯水、净巾,携仗。诣灵位前。(躬身哈腰入灵堂)
通赞:跪,燃烛、上香、化彩。(厅堂礼宾点燃)
通赞:炙肝。
引赞:捧酒、捧肝,诣灵位前。(执事者盘中端肝、三盅酒敬送灵堂,堂内礼宾指导孝男献在供桌上)
通赞:叩首、叩首。平身,复位。供馔。
引赞:孝眷侧身供馔。(孝眷传至灵堂,堂内礼宾供在供桌上)
通赞:供梗、供馔、供醢、供酺、供饼、供胙、供锶、供殖。供供品。
引赞:孝眷正身,面向灵堂。
通赞:读祝员诣读祝位,读祝文,众孝眷俯伏。作轻乐。或乐止。通赞:读文毕,起俯。叩首、叩首、兴。
通赞:孝孙行亚献礼。(仪式同初献礼)通赞:孝曾孙行终献礼。(仪式同初献礼)
通赞:孝男行侑食礼。
引赞:孝男行侑食礼,诣灵位前。(躬身哈腰)厅堂礼宾:跪,举箸,侑食。
通赞:侑食毕。叩首、叩首、兴。通赞:孝男行侍食礼。
厅堂礼宾:跪,举箸,侍食。
通赞:侍食毕。叩首、叩首。平身,复位。(躬身哈腰退至原位)
引赞:孝媳行供茶礼。
通赞:孝媳诣盥洗所,濯水、净巾,诣茶几所,捧茶,诣灵位前。(双手捧茶杯,举额高,低头哈腰入灵堂,厅堂礼宾指导献茶。)
通赞:供茶毕。叩首、叩首,平身复位。(躬身哈腰退至原位)
通赞:孝男诣灵位前。焚纸、焚祝文。(孝男躬身哈腰入灵堂)
厅堂礼宾:跪。焚纸、焚祝文。(烧在烧纸盆中)
通赞:焚纸毕。叩首、叩首。平身复位。(躬身哈腰退出)
通赞:行辞灵礼。跪,四叩首,兴,孝眷入庐,举哀,撤馔,礼成。
祭祀结束后,司祭员将祭品分散给孝子及所有参加祭祀活动的人。
礼宾向灵堂三鞠躬,互相施礼,向乐师作揖,告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